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先锋文汇

破解社区治理难 老旧小区焕新颜

时间:2021-05-02 来源: 琼山先锋 作者:府城街道


近年来,琼山区坚持完善“党建引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制,以大园社区为试点,破解城市老旧社区治理难题实现党的组织工作全覆盖,社情民意全掌控,矛盾纠纷全调处”,探索出一条自贸港背景下城市社区治理新路径。

夯实城市党建组织基础

优化组织建设体系全面推进“双向服务,全域融合”的“大党委”工作模式在横向上构建1+2+N组织体系形成以“大党委”为组织核心,居委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基点两新组织、驻区单位群团组织等共同参与的组织新架构在纵向上理顺街道综合党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党群微家”党小组四位一体的党组织网络织密城市基层党建网明确社区人员职责分配,在大园社区“两委”干部的基础上采用“3+4”模式进行委员配备,由3名现有社区委员和4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驻社区单位基层党组织、“两新”组织相关同志担任大党委兼职委员同时48名社区工作人员发动起来,登记造册,统一管理,确保社区工作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和追踪。推动社区党员主动“亮身份”、“亮承诺”工程,每名党员负责联系8至10户群众,进一步拉近党群干群关系,形成党员带头,共创美好社区格局

创新城市居民自治机制

立足辖区居民实际需求,索建立社区群众基层自治机构——“同心”协商民主议事会议事会下设“圆心”调解工作室、房东“联心”自治协会、社区商户“齐心”自治联盟、社区“暖心”志愿服务站,配套形成完善的基层自治机制。议事会成员由社区“两委”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网格员、五老人员、物业和商(店)铺代表及志愿者等组成推动基层社区从“管理”向“治理”有效转变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健全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推进社区和谐治理充分发挥“圆心”调解工作室职能,结合“12345+网格化”,依托“村居法律顾问”制度搭梯子、递凳子、开药方、解心结,形成了以人民调解为依托、行政调解为补充、司法调解为保障的联合调解模式。一年来“圆心”调解工作室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50成功调处率100%

 

打造多元模块服务平台

整合服务中心功能分区,打造综合亲民化公共服务平台。1000平方米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功能重塑,划分出文体活动室(养老服务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四点半课堂”(居民学校、妇女学校)、卫生健康服务室、图书阅览室等功能分区,并配备集办证服务、政务服务、信息查询(咨询)、金融服务、缴费、充值等各类便民服务为一体的自助智能终端机,实现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优化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敞开式、“24小时不打烊”的便民服务大厅,推行“全科社工”,群众只进一扇门,即可获得多种便利快捷的服务,提高群众办事的便利度、体验度和满意度

找准现代化社区发展脉络

围绕完善城市功能,打造与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相匹配社区的总目标,大园社区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社区发展信息化、系统化、智能化水平。设计“凤翔街道大园社区”微信小程序,全方位囊括政策解读、便民服务、信息推送。针对群众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以“事”为对象,依托网上办事大厅,围绕“人的一生”“商铺的一生”推出主题式套餐服务,细化梳理服务事项,列出需求清单,力求“一件事一次办”。安装使用自助服务终端系统,连接“街、居、楼、家”四级服务网络,为民提供24小时闭环服务,提升综合受理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成为服务社区居民的“多面手”,打通“最后一公里”。


推出社区“党建+特色”项目

党建引领推动资源下沉,打造共建共享新局面。按照“动员方便、利于融入”的工作思路,社区大党委将社区249名党员,与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海口市疾控中心等联建单位串联起来,资源共享,组织共建,实现了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城市社区全覆盖。深化党员探访走访活动,依托“益·凤翔”公益联盟,社区党员、居民群众、联建单位等组成不同的志愿者服务队,服务对象拓展到辖区全部33个住宅区、3万余居民,让党员走进群众、服务贴近民生。社区志愿服务站公示服务项目信息,居民使用小程序进行点单服务,后台派订单给全区的党员志愿者,切实解决群众遇到的问题,把生人变亲人,小区变家园,营造和乐融融的社区氛围。

 

 

 

 

 

 

 

 

 

 


Copyright ©2007-2016 - 中共海口市琼山区委组织部 琼ICP备12000732号
qsdj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