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先锋文汇

创新“益•老爸茶”接地气理论宣讲 用活“土语言”让百姓真正听得懂

时间:2021-04-02 来源: 琼山先锋 作者:林先锋

 

党的理论创新与时俱进,是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走向胜利的法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理论指导、科学行动指南。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丰富内涵、深邃要义用群众喜闻乐见、听得懂的语言宣讲,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农村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要方式。

海口市琼山区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单位,在创建过程中创新“益老爸茶”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方式,转变传播手段,邀请专家把党的政策理论编成“口语化、乡土化、琼山化”的理论宣讲教材,转变组织形式,由会议室听宣讲改到百姓常去的老爸茶店及大树底下边喝茶边听宣讲的“流动课堂”,转变话语方式,用地方“土”话、身边“土”道理讲解党的政策,让群众真正听得懂,实现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创新接地气模式,根据群众生活习惯打造“益•老爸茶”

老爸茶,是独特的海南茶文化,起源于西方,西方人喜欢喝加糖或者奶的茶,配以西点,后传到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地,外出谋生的海南人将这种生活习惯带回海南,一壶茶几块钱,配些小点心,经济实惠,是上年纪的人闲暇聚集、聊天解闷、休闲消遣的一种普遍方式。

老爸茶店是海南农村老百姓,特别是上点年纪的老人在闲暇时间喜欢聚集的场所,是农村人气最旺的地方。

理论宣讲工作的重点在基层,突破在基层,基层理论宣讲有新阵地接地气才更聚人气。海口市琼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抓住群众在老爸茶聚集,谈国家大事,家长里短的生活习惯新时代新思想新理念同老爸茶文化巧妙对接、有机融合,打造“益老爸茶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项目。

发挥本土能人作用,培育“冒热气”理论宣讲队伍

发动熟悉农村、熟悉农民、熟悉民情民意、熟悉当地民俗文化、和群众打成一片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乡贤、“最美”系列典型人物,组建讲政治、有思想、熟政策、能说会道的本土宣讲队伍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我是能人”群英会,挖掘培育宣讲“能人”,以“能人”带动更多的宣讲达人加入“益老爸茶”志愿服务队伍探索“益老爸茶”理论宣讲团导师聘任制,聘任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宣讲团导师。

邀请党校、高校教授专家结合海南本土特色,从宣讲内容、语言表达、礼仪等方面进行培训,提升宣讲员理论水平、交流沟通能力,打造基层理论宣讲“草根名嘴”。

琼山中学的退休教师暨宣讲员蒙美明加入“益老爸茶理论宣讲后,逐步摸索打造“蒙老爹有话说”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品牌,以接地气的方式与群众沟通,身边发生小故事作为案例进行宣讲,“我眼中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等系列宣讲获得群众好评点赞在全镇家喻户晓。

 借力外力外脑,编写“口语化、乡土化、琼山化”宣讲教材

委托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新思想、新理念等20多个主题,编写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口语化、乡土化、琼山化”理论宣讲教材

结合琼山是海口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历史文化遗存丰富;环境优美生态宜居,优质农业资源众多;琼崖革命旗帜冯白驹将军故乡,红色文化深厚等优势将古代名人励志故事,近代冯白驹、刘秋菊等革命故事,现代脱贫奔小康奋斗故事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身边事、鲜活有温度的身边人融入宣讲内容,党的创新理论政策转化成本土味道的海南话版本,运用小变化、小故事来展现新思想、大道理

不断充实和更新内容,将群众的切身关切和实际需要与党的最新理论、惠民政策紧密结合,用身边事讲新政策满足受众的需求,既高度、又温度,既增进认同、又温暖人心,既有带入感、吸引力,能讲到点子上,讲到群众的心坎里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有的学

海口市委党校副教授、市委宣讲团成员陈礼担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员,在琼山风景优美的凤翔湿地公园与50多名来自街道、社区的干部群众一起宣讲。“凤翔街道位于城乡接合部,基层社会治理要针对城乡接合部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等特点,改进管理和服务。关键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结合实际的宣讲内容让群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打造“流动课堂”,变灌输式宣讲为精准滴灌微课堂

宣讲员以百姓最常见、最常去的老爸茶店为主阵地,进一步创新扩大宣讲阵地,延伸到树荫底下、田间地头、公庙或房前屋后等村民聚集场所,打造宣讲“流动课堂”,宣讲员将宣讲融入日常的老爸茶休闲中,不挑时间,无需刻意,可以定期定点宣讲,也可以利用闲暇或茶余饭后时间自行开展,跳出传统说教宣教形式,中闲话家常,高谈阔论灵活宣讲,变灌输式的“会议室宣讲”为精准滴灌微课堂,将“大聚集群”变为“小聚集群”,以输送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理论政策吸引群众,用老百姓的话讲老百姓的事,通过“小角度”讲清“大道理”,用“身边事”讲实“硬道理”,用“土道理”讲活“新道理”的方式,宣讲党的理论政策、移风易俗、好人好事、红色文化、家风家训、身边好人好事、自贸港建设知识、乡村振兴政策等内容,群众在喝茶聊天和交流中潜移默化受到影响,使宣讲更加生活化常态化,实现群众在哪里,党的声音就到哪里,“润物无声”地推动政策知识入脑入心,潜移默化中让新思想春风化雨、化育人心,以灵活的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平民化、大众化坚定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自觉和政治信仰。

73岁的退休老干部郭仁忠自愿加入“益•老爸茶”义务宣讲队,他走进老爸茶店用海南话亲切地跟大家打招呼:“老乡们下午好,我先问你们两个问题:为什么说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顺着问题,结合海南自贸港建设,深入浅出地跟大家聊起五中全会公报的重大意义及2035年远景目标。茶客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报以掌声。

讲方言说土语,百姓宣讲员理论入心入脑灵活

“益老爸茶”接地气的形式,“放下身段”走进群众日常生活,“益老爸茶”宣讲都是长期生活在本地的人,对本地群众和生产生活熟悉,宣讲对象大多是本地人,以海南方言交流为主

宣讲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口语化的表达,把党的理论“大餐”烹制成群众喜爱的“家常饭”,把理论政策里的“普通话”“书面语”翻译成“地方话”“聊家常”,以生动鲜活的方式将“理论话语”转换成“群众语言”,以亲切的乡音、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传递党的声音,讲今昔的对比、国内国外的比较,讲本地的特色优势资源,讲老一辈和年轻一代的历史传承,讲党的十九大精神,讲乡村振兴战略,讲脱贫攻坚、致富兴业、农村改革、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讲形势政策、国防教育,为大家在政策上解“渴”、思想上解“惑”让群众更真切地领悟思想,引导群众把个人和小家的幸福,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梦想联系起来,诚实劳动、不懈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新云龙,风尚高;婚庆事,简办好;不铺张,忌婚闹;乱攀比,添烦恼;真情切,才是好……” 云龙镇宣讲员宋晓峰在茶店宣传移风易俗,整个茶店座无虚席,边喝茶边听讲,时不时还有提出各种问题的,宣讲员不仅“讲”,还用“互动式、案例式、答疑式”的方式,聆听社情民意,鼓励群众“议”,引导群众说出自己的困惑并及时解答,提升宣讲影响力,吸引越来越多群众参与宣讲当中,实时双向沟通理论政策“冒热气”随着热茶走进群众心里解决宣讲“上热下凉”的困难,打通党的思想理论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

创新宣传载体,当好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员

把新思想、新理念同老爸茶、琼戏等海南本土文化巧妙对接、有机融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等重要思想观点,围绕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精神文明创建等内容,创新宣讲载体,创作海南本土三句话、琼戏台里有讲堂、录制宣传抖音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老爸茶”宣讲员与党员干部乡音“小喇叭”宣传队,手提小喇叭,进村入户走搭配播放琼剧、敲锣打鼓防控疫情最“硬核”的方式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相关政策,让群众喜欢听、听得进、记得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近两年来,琼山区共组织开展300多场“益老爸茶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活动,做到理论宣讲城乡全覆盖,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理论宣讲内容变成群众茶余饭后交流讨论话题,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农村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不断增进基层群众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更加自觉地维护核心、拥戴领袖,更加自觉地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真正实现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Copyright ©2007-2016 - 中共海口市琼山区委组织部 琼ICP备12000732号
qsdj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