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山东沂水县:社区工作者定岗网格制度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时间:2022-06-13 来源: 城市先锋行 作者:沂水县委组织部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城区面积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万,现有城市社区29个,其中新建城市社区6个。今年来,为破解城市社区多网并立、网眼过大、社区工作者职责不清等问题,沂水县探索建立社区工作者“定岗网格”制度,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在网格化治理中的关键作用,有力推动了城市基层党建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有效提高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水平。

优化网格 科学定岗

沂水县研究制定《城市社区工作者“定岗网格”管理暂行办法》,围绕网格党组织建设,调整优化网格设置,优化人员配置,进一步织密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组织体系。

临沂市沂水县城区风貌。调整网格设置。按照全域覆盖、分类划分、规模适度、动态调整的原则,以构建社区党组织体系为框架优化调整网格设置,坚持问题导向,整改多网并立、网眼过大等问题54个,将全县城市社区调整优化为117个网格。坚持支部建在网格上,推动党的工作进楼入户,构建楼事楼议、楼事楼办的社区共同体。目前,新组建网格实体党支部18个,通过党建引领有效推动了多网融合、一网到底。量身定岗帮包。根据社区工作者人数和社区网格数量,通过一人一网、一人多网或多人一网形式,将211名社区工作者定岗到117个社区网格,在网格公开位置公布社区工作者姓名、职责、联系方式等相关情况,推动社区工作者沉在网格、干在网格。同时,规范社区网格岗位设置,坚持“对上精准衔接、对下全科服务”,保障工作任务高效落地,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全科式”服务。统筹服务人员。由定岗网格社区工作者牵头负责,统筹网格内物业、业主委员会、楼宇管家等人员,建立一支“根植网格、统分一体”的专兼职网格员队伍,对1054名人员定岗定责,在网格党组织领导下开展“组团式”服务。今年以来,网格党组织统筹协调引进和培育社会组织43家,承接社区公共服务项目6个,开展公益慈善、邻里互助、文体娱乐等为民服务活动89次。


 明确岗位 压实责任


        沂水县坚持定岗明责,通过列出清单、细化分工、搭建平台,有效推动定岗网格职责落实,激活城市基层网格单元“神经末梢”。列出清单明确任务。编制网格事项责任清单,涵盖党群服务、社会事务、协商议事等6大类15项,统一印制社区工作者定岗网格工作职责,制作定岗网格服务手册和“明白卡”;创新开展“菜单式+案例式+体验式”的培训模式,明确社区工作者定岗网格“干什么、怎样干”,有效推动社区工作者从“专岗专能”向“全岗全能”转变。细化分工落实职责。落实网格党支部书记主体责任,明确定岗网格人员具体工作分工,由社区党总支牵头每周召开工作例会,复盘上周工作情况,部署下周工作计划。统一印发定岗网格工作日志,建立社区工作者常态化走访工作台账,有效推动社区工作者常态化下沉网格、定岗网格。目前已统筹协调物业企业、驻区单位等解决居民需求640余条,牵头整治老旧小区17个。搭建平台分级办理。依托社区智能“红管家”,搭建定岗网格信息化管理平台,对网格内提报的需求投诉进行分级督办、闭环处置、限时反馈,形成呼叫响应闭环,做到了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矛盾不上交。今年来,通过网格有效解决社区娱乐设施陈旧等14项民需项目,提报解决各类民生堵点难点问题72个,开展居民代办服务事项316件。


 健全运行 加强监管


       沂水县加强社区工作者定岗网格的顶层设计,健全完善配套制度和运行机制,推动社区工作者定岗网格常态长效。建立绩效考评机制。研究制定定岗网格社区工作者绩效考核办法,将社区工作者定岗网格履职情况纳入全县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业绩进行提级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树优、提高报酬待遇的重要依据;建立社区工作者动态退出机制,明确7种动态退出情形,今年来,有2名社区工作者因不能胜任工作被解除劳动合同。建立培训提升机制。实行社区工作者专业技能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常态化培训制度,科学制定培训计划,今年来,举办城市社区工作者专题培训班3期,累计培训社区工作者760余人次;积极搭建工作交流、实践锻炼平台,优选13名工作者到街道党建办、拆迁一线等岗位轮训锻炼,有效提高了社区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及解决问题能力。

临沂市沂水县东安社区工作者入户走访。建立工作激励机制。实行财政经费保障机制,拨付网格服务经费689万元,指导建设网格(小区)党群服务站16处,为社区工作者定岗网格提供了经费保障、阵地保障;严格落实社区专职工作者“三岗十八级”工资待遇,进一步畅通晋升渠道,真正实现了社区工作者定岗网格工作有奔头、干事有劲头。今年来,有2名社区工作者考录为公务员和事业工作人员;本次村(社区)“两委”换届中,有10名考聘的社区工作者当选社区“两委”成员。




Copyright ©2007-2016 - 中共海口市琼山区委组织部 琼ICP备12000732号
qsdjxh@163.com